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8:11    次浏览
陈菊梅本人天台外宣办摄 主创人员接受采访天台外宣办摄中新网台州4月11日电“拍的真好,就跟真的一样。”4月11日,电影《天使——生命处方》在影片原型陈菊梅教授的家乡浙江台州天台县举行首映式,陈菊梅教授的外甥女陈华立观看电影后如此评价。《天使——生命处方》是中国首部以传染病医生为题材的电影,它是以传染病医院——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教授为原型拍摄的电影,讲述了陈菊梅教授从医60多年来在传染病事业上奉献牺牲、执着坚守的传奇人生。陈菊梅出生在天台县城关桥上村。上世纪60年代,她成功首创救治乙型脑炎后遗症的“鞘内注射法”;70年代,她首先发现了中药五味子具有降低转氨酶的功效;80年代她带领课题组顽强拼搏、奋力登攀,终于将慢重肝患者死亡率从原来的85%降至38%。从医生涯硕果累累,可是这背后有着陈菊梅的坚持与牺牲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陈菊梅在工作时不慎感染病毒,当时她的团队正进入到攻克“乙肝病人转氨酶居高不下”这一临床难题的关键时刻。只有去除身体上的病灶,才能投入正常工作。于是,她咬牙摘掉扁桃体,割掉阑尾,分3次拔掉全部牙齿。“如果能摘掉我们‘肝炎’大国的帽子,我宁愿摘掉身上的全部器官。”陈菊梅说。去年8月,以陈菊梅为原型的电影《天使——生命处方》在北京开机后,受到了广泛的关注。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部政委赵首选说:“以真人真事改编,并以主人公真名拍摄在世的重大典型,这在我们电影创作中非常少见,可以说是开创了先河。”今日的首映式上,陈菊梅的扮演者陶红来到天台首映式现场,她饰演的角色,年龄跨度从18岁到89岁。“既是挑战,又感到忐忑。我觉得自己是如履薄冰般在把握每一个细节。”陶红说。为了演好角色,带给观众一个有血有肉的陈菊梅,陶红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,和陈菊梅教授一起体验生活。陶红告诉记者,这是活生生的一个典型,如果不演好,会被观众挑毛病,所以演员们在走路、眼神、表情等各环节都精心设计,特别是在化妆方面花了不少精力,拍摄阶段几乎每天天没亮就要起床,因妆需要非常厚,每天光化妆就长达3小时,好几次卸装时把皮肤都弄破了。在首映式上,来自社会各界的近千名群众观看了影片。观众葛君华来自当地疾病防控一线,影片中陈菊梅教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她。“我感受到强烈的正能量,受到了极大的鼓舞。”葛君华表示,作为新一代的传染病防治一线工作者,要在今后的工作、学习中以陈菊梅教授为榜样。